崭新的春运方案如期而至,但却没有多少“新意”,基本上是平淡无奇。象征性地表态依然照旧——挖掘运输潜力,扩大运输能力;努力实行各种便民利民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实质性进步寥寥——试行售票电子支付,全国范围开办学生往返票业务,增加查询项目等。基本上与虎年春运方案类似,给人“照虎(年)画兔(年)”的感觉。恕我直言,春运方案有点“虎头兔尾”,春运诟病恐难以根本性解决。春运也就一个多月,要把几亿中国人运一遍,对运力和服务质量造成的巨大压力不言而喻。不过,老百姓对铁路春运还是寄予了能够走得方便、走得舒服、走得实惠的期望。
这份春运方案能否承载公众的期待?会否解决“一票难求”的局面?会否出现“爬”进车厢的尴尬?……多年的春运实践证明:面对春运绿皮火车,很多乘客不得不放弃尊严、不得不放弃“文明”、不得不放弃权利,甚至不得不放弃“人格”,历经千辛万苦“买”到票、“挤”上车,或者“爬”上车,也只能“蜷缩”在列车的一个角落里……网友“晒”春运故事里有这样一段话:“管它像狗一样趴在地下,还是像猴一样挂在行李架上,反正你得当一回春运火车上的非人类动物。”有网友甚至认为:春运挤火车,那是人间的噩梦。春运列车上,乘客只剩下“蜷缩权利”——爬着上车、“蜗居”在角落。
今年的春运,在运力上有高铁“给力”。然而,高铁时代赋予《乡愁》新内涵———“小时候,乡愁是一张薄薄的车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高铁以“高铁速度”在增加,在今年春运中可一展身手,方案已明确提到,要充分发挥武广、郑西、京津城际、沪宁、沪杭等高速铁路及宜万、包西等新线通道作用,用足用好既有线运输能力。高铁的优越性足以用运输市场的“良币”来形容,而低价的普通列车只能沦为“劣币”。“良币驱逐劣币”也适合“运输市场”,春运会否让高铁成为“金币”?让高铁上座率更创新高?
一年一度的春运进入“倒计时”阶段。2012年铁路春运方案的出台与发布,公众的目光立马“聚焦”于此,随即,网友就扔出“板砖”。如果铁路方面还记得曾经说过的话——愿意接受网友的“拍砖”,并且视网友的“批评与愤怒”是改进春运服务的动力。那么,在今年春运尚未开始时,用网友的“拍砖”来砌起春运安全、便捷的“防护墙”,来充实和修改春运方案,岂不是“未雨绸缪”吗?今年春运是虎年接着兔年,能否让方案“如虎添翼”、“玉兔迎新”,关键在于民意民智的“给力”。开启民智,让民智与官智实现互动,相互启发、相互沟通,在探讨中形成共识,在互动中化解矛盾,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构建和谐春运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