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机场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江镇、施湾、祝桥滨海地带。据悉,浦东机场扩建启动。浦东机场扩建启动的详细情况是怎样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进行关注下。
浦东机场扩建启动
29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卫星厅工程第一根桩基缓缓入地,这不仅预示着世界最大单体卫星厅将坐落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也标志着上海航空枢纽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全面启动。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现有两座航站楼、四条跑道和三个货运区。2008年投入使用的浦东机场二期工程设计目标为年旅客吞吐量4200万人次,2015年浦东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6000万人次,已超设计容量,飞行区、航站区都将处于高位运行状态。
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推进,以及上海迪斯尼乐园的建成启用,浦东机场客流量将持续递增,现有基础设施将无法满足运行要求。亟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枢纽运营功能,与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目标相匹配。
浦东机场扩建的原因
为解决浦东机场容量饱和、机位不足等发展瓶颈问题,全方位提升国内国际枢纽中转能力,提升上海航空枢纽国际竞争力,浦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启动。
据悉,该扩建工程由两座相连的卫星厅(S1和S2)组成,形成工字形的整体构型,年处理旅客设计能力为3800万人次,2019年建成后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将达到8000万人次。工程总投资约206亿元。
卫星厅总建筑面积62.2万平方米,为目前世界上最大单体卫星厅,其规模比浦东机场T2航站楼(48.55万㎡)还大近14万㎡。卫星厅采用国内出发到达混流、国际分流的基本剖面布局,为基地航空公司的枢纽化运作提供方便。卫星厅设有83座各类登机桥固定端,能够提供86-125个各型机位,并考虑了未来的适当预留。
卫星厅作为航站楼服务功能的延伸,与T1、T2航站楼流程相衔接,形成“航站楼+卫星厅”一体化运营模式,承担了旅客出发候机、到达、中转服务功能。
卫星厅将形成一体化中转中心,将国内转国际、国际转国际、国际转国内的各种联检设施与值机设施组合在核心区,为旅客转港提供集中式服务。这种设置,一方面有利于旅客识别,旅客在不出楼层情况下就可完成中转手续办理;另一方面便于设施互为备用、兼用和错峰使用,也便于联检单位管理。
此外,针对不同机型停靠的需求,卫星厅采用了国际国内可转换及组合机位,方便机场、航空公司根据航班情况和机型大小灵活调整安排。
浦东机场简介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IATA代码:PVG,ICAO代码:ZSPD)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江镇、施湾、祝桥滨海地带,面积为40平方公里,距市中心约30公里。现由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上交所:600009)进行经营管理工作。现往来于上海的大部分国际航班在浦东机场起降,亦有国内航班,而上海市的另一家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则以中国国内航线为主。
经由小编的介绍,大家对浦东机场扩建启动的情况应该都清楚了,对此,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