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学者认为航空公司推行付费选座服务属于将“市场交易规则推向社会各个领域,最终会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笔者对该种观点持有不同意见。
首先民航运输业现今已算不上垄断行业,国家从2005年开始已经逐步放开了航空业管制,允许各种所有制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如今市场上存在与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并存的多个竞争主体。在这种竞争格局下,市场交易规则当然也适用于民航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购买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市场就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利己的决策,最终形成天然的经济秩序,并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传统航空公司付费选座服务产品的推出,源于八项规定的施行导致头等舱和公务舱经营收益下降,本身就是航空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自然也可以根据自身偏好做出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购买决策,偏好旅途舒适的旅客可能会接受付费选座,偏好金钱的旅客可能会用脚投票,拒绝付费选座。何况,传统航空公司之外,还有众多低成本航空公司存在,竞争对手的选座费规定也会影响传统航空公司的定价。因此,对于传统航空公司选座服务产品的推行,无论是公众、媒体还是政府,都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就让“看不见的手”去调节好了,我们只要静静地观望。
那位学者还认为,选座费的推行,将会剥夺普通消费者自由选择座位的权利,是“以贫富论尊严”,有失社会公平。对此种观点,笔者也有不同看法。在狭窄的机舱中,经济舱第一排或紧急出口旁边的座位无疑是一种稀缺资源,总有人愿意为这种稀缺资源付出成本,价高者得,是市场经济的自然定律。实际上,在推出付费选座服务之前,这种间距宽的座位一般都是被航空公司锁定的,只用来留给“内部人”使用。付费选座至少还给广大没有特权的普通消费者带来了选择这种以前只有少数特权者阶层才可能享受的座位的机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付费选座服务的推出,是我国民航业的一种进步。
个人认为,传统航空公司因为不具备低成本航空公司的低票价优势,要想成功地推行付费选座服务,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