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国际机场”为该机场的临时名称,也是民间对该机场比较流行的称呼,因为中国大陆之机场常以所在区县命名。官方则暂时称其为“厦门新机场”。厦门新机场一直备受关注。据最新消息了解,厦门新机场计划于2018年基本建成,2020年投入使用。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受理厦门新机场立项申请,力争今年10月完成立项报批。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厦门新机场规划图。
厦门新机场规划图
据悉,厦门新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F级,跑道长度3800米,属国际最高等级,能满足空客A380、波音747等大型飞机的起降要求。
据悉,候机楼分为近期、远期建设。近期(2025年),候机楼面积约55万平方米,陆侧配套设施约45万平方米,配合两条远距平行跑道,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0万-80万吨,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单体航站楼之一。远期(2045年),候机楼面积将增至约85万平方米,陆侧配套设施约75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0万-200万吨。
建设新机场有其必要性。据悉,现有的厦门机场,也就是厦门高崎机场,已经成为国内最繁忙的机场之一。根据预测,2025年,闽南地区航空旅客年吞吐量将达4500万人次,虽然厦门机场目前正在积极扩建,但由于地理环境及现有设施的限制,终端运能也只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500万人次的需求。
厦门新机场位置
造地初步选址大嶝岛与小嶝岛之间,利用周边海域淤泥吹填造地,新增土地面积10平方公里,围堰12公里,容泥面积12平方公里,容泥量6000万立方米,新增土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厦门翔安机场项目机场部分规划面积约17.5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后将有4条3600到4000米跑道,可同时供A380空客在内的177架客机和28架货机停放,航站楼面积将达55万多平方米,高峰期间旅客人数为1.8万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6000万人次。它的定位为满足厦、漳、泉、龙、金区域和粤东、赣南地区需求的区域性枢纽机场。
厦门新机场风格
融入闽南大厝元素
厦门新机场的设计风格备受关注。新机场并不一味追求大空间大尺度,而是节省造价,降低能耗,强调规划、建筑、室内、景观一体化设计,融合了船、榕树、绿岛、花园、音乐等地域文化要素,多层次地反映厦门特色。
此外,它还从闽南地区的历史和空间维度,让海峡两岸的人们获得血脉相连的文化认同。建筑风格上,厦门新机场提取“大厝”飘逸的屋顶作为设计元素,其和闽南民居、嘉庚风格建筑,在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上一脉相承。同时,新机场建筑结构颇为讲究,以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形式为主,局部采用钢结构屋面,在有效增强抗台风性能的同时,也降低了临海环境对于结构构件的腐蚀。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主楼+6个辐射式指廊”的创新构型将获得最短的旅客步行距离、足够的近机位和高效的站坪运作空间,具有创新性。
厦门新机场建设意义
新机场对于翔安新城意义重大,与现有的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将有功能分工,差异发展。高崎机场突出飞机维修业,服务高新技术产业,面向特殊客户,以“点对点”国内航线为主,承担公务机、专机、通用飞机等的起降;翔安机场将吸引航空货运,极大缓解厦门本岛客货交通混杂的问题,主要集中国际航线、地区航线及国内主要干线航班的起降,从地图上不难发现,总长14.2公里的翔安机场快速路弯曲的地方不多,这条相对笔直 的城市快速路,从沈海高速公路直接“插”入大嶝岛,连通未来翔安国际机场的所在地。它途经翔安的后垵、前垵、内头、内塘边、狮头山、鹊垵等农村地区,将很 好地承接从厦门北部地区以及闽南等地涌来的车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