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湖新区
武当博物馆
猕猴消夏
荷花园一角
湿地公园一角
南岩宫
太极湖新区入口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生态建设彰显武当魅力。如今的武当山,山上山下到处郁郁葱葱,徜徉其中,让人心旷神怡。
武当山特区森林覆盖率达84.4%,林木绿化率达85.5%,景区内3200亩经济林改造成生态林,汉十高速公路武当山段建成2400亩生态景观林,数百棵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活立木蓄积量达百万立方米,库区沿岸村镇栽植水土保持林3万余亩;南部深山区栽植水源涵养林近6万亩,不断有刺猬、黄麂、白鹭进入人们的视野,景区、太极湖新区沿途两侧的自然景观、观赏树更加凸显,吸引中外游客驻足观赏。
一组组数据背后,是武当山特区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的结果。该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通过生态建设、绿化美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为目标科学构筑武当山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武当山特区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以保护促绿化,以绿化促发展,以发展促治理,生态植被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区退耕还林2.6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荒山造林1.6万亩,封山育林面积达到38万亩。对居住在景区的800余户、3000余人实施生态移民外迁,建植物园10万平方米,河道清淤7.98万立方米,建桥头公园2800平方米,建湿地公园131.15亩。
太子坡建成以桂花为主的植物园。在修缮玉虚宫的同时,该区投资2.4千万元完成宫内绿化3.4万平方米,种植泰山松、银杏等16个品种700多棵景观树,周围山体实施了美化、绿化。同时,在太子坡停车场、飞身岩等地建设瀑布景观区。
景区一类保护区范围扩大到170平方公里,公路两侧及景点周围建成了55公里的绿化带和植物园。景区内村庄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以绿色生态为主题,整合山水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以八仙观道茶为龙头,建成6000亩青茶、34000亩柑橘、4000亩油茶及4000亩小杂果基地。
投资1500万元在太极湖新区主干道种植3000余棵行道树及迎客松等风景树。投资200亿元开发太极湖岸30多平方公里的山川,建设太极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其中将建设3大集散中心、6个码头,老子公园、山地运动公园、三岛公园,并在太极湖新区入口建设湿地公园、音乐喷泉等。组稿:特约记者薛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