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当年购买跨车胡同13号的时候,看中的就是这里的宁静。根据他的《自述》,此前的10几年里,为了寻找艺术创作的一方净土,他先后搬了好几次家。当时的跨车胡同仅有15户人家,前面的一条胡同原名“鬼门关”,后靠太平桥,东南接西单牌楼,还是一处十分僻静的所在。解放以后,这里渐渐热闹起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附近著名的北京金融街商业中心的建成,这一带逐渐成了寸土寸金、繁华热闹的地方。于是,这里也成为了一些有商业眼光的人注意的地方。紧挨着故居南侧的一条新扩建的马路也打破了这里保持多年的平静。
事实上,关于是否保留齐白石故居的问题,早有争论。1995年,齐白石儿子、全国政协委员齐良迟就曾向全国政协作出提案,建议在北京建立齐白石纪念馆。此后,严晓蒸等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也提出了类似内容的提案。 提案中,齐良迟表示,愿意与齐家亲属商议,将齐白石故居交给文化部或者中国美协,或者家属集资修缮故居,或者创立齐白石基金会筹办齐白石纪念馆。文化部对齐良迟的提案的答复中表示,申请建立齐白石纪念馆的途径之一是,“利用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齐白石故居予以适当扩建。利用故居比新建更有意义,也是较为现实的办法。”但是,“鉴于文化部基投资极为困难,无力承担该馆的部分投资,北京市文物局将予以全力协助。”可是,7年过去了,修复齐白石故居的设想始终没有变成现实。
齐白石故居的命运也牵动了其他有识之士的关注。2001年春,北京市政协委员李生生再次提出了修建并开放齐白石纪念馆的建议。他的提案被转发给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办理。但是,对北京市文物局的答付并不满意。
李生说,北京市文物局一直在强调困难。该局对他答复说:“首先是1957年齐白石去世后,故居年久失修,基础下沉,漏雨严重,已非小修小补所能解决。其次是多年来故居属于私产,是非开放单位。由齐白石先生的后代及其家属多户居住。因此一直没有一个日常管理单位负责故居的文物保护等诸项工作。”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由使用单位负责文物建筑的保养和维修。考虑到齐白石的家属多年来在故居内居住,亦是故居得不到彻底维修和开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2年2月,北京市“两会”期间,市文物局副局长舒小峰也对记者作了同样内容的解释。
据了解,1994年开始,北京兆泰房地产公司承接对北京市西城区南丰小区危改旧房改造工程。其改造范围主要位于齐白石故居东侧。当时,据说为了“节约几百万元的拆迁费用,”兆泰公司曾表示不愿将处于文物保护范围内的齐白石故居进行搬迁。
据北京市文物局的说法,经过他们的努力,兆泰公司后来同意承担故居内居民的搬迁费用,“住户搬迁后,由兆泰公司进行修缮,作为文化场所对外开放。”
“但是,因在与故居内的住户在搬迁条件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同时,齐良迟先生对此建议也有一定的意见,因此,最后造成了这种周围危改小区建设完毕,只余故居仍未得到任何改善的现状。”
北京市文物局的意见是,齐白石纪念馆“另行妥为选址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