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工商局统计,目前我市注册汽车租赁公司达40余家。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每家汽车租赁公司都遇到过骗租,有的还不止一两次。近几年河北、湖北、江苏、北京等省市也相继发生了多起汽车租赁诈骗案,涉案金额逾千万。骗子行径并非高明,但为何屡屡得手呢?
专家分析,正是租车行业的漏洞让这些行骗者屡屡得手。
一、缺乏基本的身份验证和安全措施。重庆一汽车租赁公司透露,初次租车只需带本人身份证、驾照就行,复印留底后缴5000元再次租车时,如果客户信誉良好,就不需上述材料,交足押金即可。
二、汽车租赁行业的恶性竞争降低了租车者的“信任门槛”。记者还了解到,租车后超时还车等现象相当普遍,租车公司为了不得罪客户,往往一般不会报警,也不寻求法律途径解决,而是让员工四处寻车。
三、诈骗者伪造车辆证件,买主贪图便宜。这次丢失车辆在岳池、广安等地被发现转卖,骗子宣扬是抵债车并伪造了证件卖车。“价格几乎在8万至10万元,打了个对折,因此销赃非常容易。”
市公安局出管办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整治措施。出管办工作人员提醒租车公司,一定要严格审查租车人的资格,切忌只审查身份证件,不查财产状况;只查形式,不查内容。此外,租车公司一定要给车辆装上 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汽车租赁公司因恶性竞争,并未严格执行这些措施。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肖庆华实习生 龚力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