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租赁行业从1989年兴起,在我市这一行业约从2000年后兴起,曾被称为“朝阳产业”。据业内人士估计,在我市目前这类租赁行已达上百家,其中不少尚未在工商部门注册。但由于至今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这一行当成了行业管理的空白点,生存环境堪忧。
骗租骗车追索难
今年9月份,有位客户从经营主张女士那租走一辆价值20多万的别克·君威,到期不还,玩起了失踪。工作人员通过车上安装的GPS卫星定位系统,在潜山县境内虽找回了车子却不见了人。原来承租人是个赌徒,拿车子抵押赌债去了。前些天,张女士得知,此人又用同样的手段骗租了一家同行的车,那一家派人连续追踪3天,找回了车子,承租人欠下租费7000多元。张女士说,这种事情时常发生,她的租车行经营一年多下来,难以追索的欠款已经超过2万元。令人懊恼的是,公安机关往往不愿介入;如果选择打官司,诉讼成本太高,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行业不规范隐患多
缺少行业管理带来的交通隐患也很突出。开一家汽车租赁行,只需在工商部门登记,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据了解,我市的租车行有不少是夫妻店、朋友店,开店只需在工商部门登记即可。其很多本身只拥有一两部车,他们的经营业务多半依靠社会上的挂靠车辆开展,其只作为中介抽取一定的“管理费”。一些经营者会为了经济利益,冒险放一些车龄长、车况差的车子“上岗”,对租车者的驾驶技术也不作严格把关,从而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经营者最怕的就是车子出事,因为现行的交通管理法规和车辆保险政策对其十分不利。比如,按照车主负责制,承租人违章,车主受罚;承租人造成交通事故,车主赔偿损失,这些都给汽车租赁公司和车主造成不合理的负担;而一些保险政策更是将车辆被租后发生的意外驱逐出赔保范围。
盼望加强行业管理
基于种种原因,汽车租赁业已成为一个令经营者如履薄冰的高风险行业,而明确主管部门、成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完善管理制度成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针对骗车现象,合肥元丰汽车租赁公司经理罗有文等经营者呼吁:尽快成立一个汽车租赁行业协会,统一管理,完善租赁抵押手续和制度,定期交流,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对诈骗手段及时通报。还有人建议,可借鉴南京的做法,在网上公布可疑承租人的“黑名单”,通过网络共享信息,结成防诈联盟;此外,目前各家自定价格,极易陷入无序的市场竞争,这也需要行业协会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