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记者了解到,成都某国营企业负责人透露,为了规避单位公车的管理,很多单位长时间租用大排量豪车,导致单位公车使用严重超标。用租用大排量豪车的方式来逃避规定限制,应了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是,换个角度来看,租用大排量豪车的做法固然不可取,“以租车代公车”的思路却对单位公车用车现状很有启发意义。
不知道成都相关方面有没有严格测算过,长期租用大排量豪车,和本单位自行购买并使用大排量豪车,从经济上讲,哪一个更划算?一般来说,如果只是短期租车,哪怕是豪车,租车费用一定会低于自购费用。而如果去掉“长期”,再去掉“大排量”,仅剩下“租车”,那么一定会带来公车支出的大幅下降,这符合成都公车改革的方向。
现在很多成都官员反映,取消公车后工作不方便,交通补贴也存在若干问题。其实,思路还是局限在所有权上。如果搁置所有权,只看使用权,那就可以把视野投向租车。思路一变天地宽,租车既保证了工作,又可以让公车支出下降,而且有效压缩了腐败空间,对成都单位来说确实是好事。
在成都,借助租车市场的力量,完全可以大胆尝试“以租车代公车”。影响这一思路真正实施的,不在于成都租车市场而在于成都政府。成都租车市场完全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租车服务,主要的关键点是成都政府各级官员愿不愿意放弃单位公车这一福利。一旦成都政府各级官员舍不得,那么成都租车市场即使能够提供再多再高质的租车服务业没有用处。